
汉那
Co-Host of 神经漫游 Neuromancing
认知科学本科在读。写字、翻译、设计。探索人为何如此聪明,又愚蠢如斯的答案。
https://hannasoe.typlog.io/
汉那 has hosted 20 Episodes.
-
EP. 28 幻肢、癫痫与物理世界中的意识火焰
Episode | December 19th, 2020 | 1 hr 13 mins
conversations
陈巍老师以《神经现象学》一著以心理学史的路径梳理了神经现象学的范畴、动机与发展。他认为,神经现象学相对其他“神经+X+学”(例如神经美学、神经伦理学、神经经济学)而言,是问题导向而不是主义取向的。哲学家大卫·查尔莫斯提出的难问题(hard problem)直接诱发了神经现象学的诞生,后者直面第一人称到第三人称意识研究的鸿沟,试图提出一种应对和救治难问题的方法。
-
EP. 27 – 认知科学的困境:定义、范式和意识难题
Episode | November 11th, 2020 | 1 hr 12 mins
conversations
研究意识和主观体验似乎成了实证科学最后一块未竟的疆土,认知科学承其重。《神经漫游》一年前录制了第一期,基本介绍了认知科学的学科框架,最近我们再次检验自己所学,连同新的科学争论,决定谈谈「认知科学本可以、应该是什么样」,以及从学术界到每一位普通民众都愿意关心的问题:如何科学地解释主观体验和自我意识?科学应该被用来研究所有事物吗?
-
EP. 26 – 消费心理,神经科学作为方法
Episode | October 1st, 2020 | 1 hr 29 mins
conversations
广告狂人所描述的六十年代,民用消费猛增,电视等新的大众媒体兴起,对如何促进市场营销的研究也变成了一个热门的学界话题。这个话题甚至从商业研究里出圈,涉及到了心理学和神经科学领域。今天我们邀请到了 反对消费主义的 消费者心理学家彗星来为我们介绍一下 神经科学在市场营销领域的跨界。
-
EP. 25 – 我们会成为赛博格吗?(下)——赛博格的终极形式:意识上传
Episode | September 15th, 2020 | 58 mins 44 secs
conversations
-
-
-
EP.22 – 不过如此 or 不止如此:我们可以被还原为大脑吗(下)
Episode | July 28th, 2020 | 57 mins 24 secs
conversations
这期节目又是一期,漫游式节目。在这期节目里我们邀请了哲学背景和科学背景的朋友来进行讨论。我们以还原论讨论起点,漫步到了各种各样的哲学和科学话题。还原论可以简单理解为将复杂事物分解为部分来理解的认知方法。我们从“什么是还原论”这个问题开始,讨论了哲学上的各种还原论形式;进展到作为认知方法的还原论有什么缺陷;再转到用还原论解释心灵的问题在哪里,还原论和脑科学、人工智能有什么关系上。本期节目可能不会是一期有明确演讲或问答脉络的节目,但却会是一期沙龙式的由很多围绕着还原论展开的小话题的节目。希望你能喜欢科学和哲学在还原论这个问题上的碰撞,并对一些哲学、科学问题有新的看法。
-
EP. 20 – 不过如此 or 不止如此:我们可以被还原为大脑吗(上)
Episode | July 13th, 2020 | 45 mins 50 secs
conversations
这期节目又是一期,漫游式节目。在这期节目里我们邀请了哲学背景和科学背景的朋友来进行讨论。我们以还原论讨论起点,漫步到了各种各样的哲学和科学话题。还原论可以简单理解为将复杂事物分解为部分来理解的认知方法。我们从“什么是还原论”这个问题开始,讨论了哲学上的各种还原论形式;进展到作为认知方法的还原论有什么缺陷;再转到用还原论解释心灵的问题在哪里,还原论和脑科学、人工智能有什么关系上。本期节目可能不会是一期有明确演讲或问答脉络的节目,但却会是一期沙龙式的由很多围绕着还原论展开的小话题的节目。希望你能喜欢科学和哲学在还原论这个问题上的碰撞,并对一些哲学、科学问题有新的看法。
-
EP.17 – 在科普中寻找常识和真知
Episode | June 5th, 2020 | 1 hr 5 mins
conversations
在“科普”系列中的第二期,神经现实最高产的原创作者曹安洁加入了我们的谈话。不论你是否是认知科学、神经科学的学生和从业者,希望我们谈到的内容能启发你——科学普及是让人有所得还是有所思,如何提出一个有意思的科学问题,写自己的书是什么体验等等。
-
EP.16 – 论 恐 惧
Episode | May 7th, 2020 | 1 hr 7 mins
conversations
恐惧是生命的基本情绪,与环境,权力、社会架构、和个人命运等紧密相关。恐惧有生物和生理基础,又兼具开放性与随意性,也对自由、自律、自主等传统的哲学概念形成挑战。研究恐惧对情感神经学(affective neuroscience)、荷尔蒙回路,记忆和学习,以及心理治疗等都极具意义。
朱锐教授研究心灵哲学,早期偏重于图灵计算模型论中的功能主义。后随学科发展,更加注重神经网络和人脑情感系统的结构性。对柏拉图和比较哲学也颇有研究。这一期我们一窥神经科学与哲学是如何理解“恐惧”情绪的,并借着理论反观当下生活。 -
EP.15 – 科普的浪漫与现实
Episode | April 22nd, 2020 | 54 mins 48 secs
conversations
赵思家是名兴趣⼴泛的科普创作者。本科读神经科学,博⼠则研究听觉和神经递质⽅向, 但她做的科普内容、愿意探索的科普⽅式远不止如此。她的科普⽂章生动平实、真诚有趣,坚决拒绝成为“知识包”。你可以在知乎搜索到她的科普内容。
在接下来两期中,赵思家会和神经现实分享有关科普的困难、逸事、内闻。一直以“科普 组织”介绍⾃己的神经现实也希望通过这次对谈,展开讲讲科普从业者可以做什么、为什么以“科普”为志业有意义感。
-
EP.10 - 疫情心理:风暴中的心灵之锚
Episode | February 12th, 2020 | 1 hr 35 mins
疫情来袭,如何缓解焦虑等情绪,增加内心的稳定感;创伤后应激障碍会不会在疫情之后大量出现,医疗从业人员和相关工作人员的情绪该如何处理;替代性创伤发生在谁身上,该怎么办?疫情心理热线和危机干预热线都起到了哪些作用。
-
EP.9 - 被科技喂大的媒体艺术家 - 林茨特辑(下)
Episode | February 10th, 2020 | 1 hr 28 mins
conversations
这就是林茨特辑的最后一期了,不论你是否到了林茨电子艺术节的现场,是否连续听完,都感谢你的收听。这是神经漫游第一次尝试跨领域制作节目,我们非常希望能听听你的听后感受。你可以通过我们的反馈邮箱(neureality [at] outlook.com)或是音频平台的评论给我们留言——你的反馈是我们节目唯一的回声。
-
EP.8 - 关于新冠肺炎,我们都知道什么?
Episode | February 6th, 2020 | 1 hr 27 mins
conversations
在本期节目中,我们将讨论:新冠病毒是什么,它究竟源自何处?这一重大的公共卫生事件,给了我们哪些困难和挑战?我们应该期待特效药和疫苗吗?
-
EP.7 - 当具身的感官遇上AI艺术家 - 林茨特辑(中)
Episode | January 24th, 2020 | 1 hr 45 mins
conversations
在本期林茨特辑中,我们分析艺术品如何再现和创造感官世界,争论艺术发生于客观世界,视觉系统,还是大脑当中。最后我们围绕机器做的艺术究竟谁才是观众、如何看待机器的艺术及其意义结束了这期解说。
-
EP.6 - 三件艺术品挑衅科学伦理 - 林茨特辑(上)
Episode | January 18th, 2020 | 2 hrs 14 mins
conversations
在本期林茨特辑中,我们着重从林茨电子艺术节的三件展品的伦理问题展开,谈到艺术品如何思考技术伦理、艺术是否是诸事的通行证。后续还有分别针对艺术品所需感官进行的讨论,譬如近几年更新的视觉系统的神经基础,听觉信息是怎么让我们作比喻的,及关于时间空间的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