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6 - 三件艺术品挑衅科学伦理 - 林茨特辑(上)
January 18th, 2020
2 hrs 14 mins 11 secs
Tags
About this Episode
重要声明
首先感谢你通过泛用型播客客户端订阅我们的节目!
林茨艺术节(深圳)一直开放到今年2月16日,鼓励现场体验。
直达购票链接:https://shop44033063.m.youzan.com/wscgoods/detail/2xhsoj1g9lbsv?dc_ps=2428152079840273415.200001&redirect_count=1
特别导言
英国科学家、小说家斯诺(C.P. Snow)曾在剑桥的一次演讲里提到,彼时西方社会的知识分子一经科学革命,就形成了人文与科学两派文化。这其中的鸿沟在于艺术家不理解科学技术,而科学家不欣赏文学艺术作品。他设想正在生长的能消除鸿沟的第三种文化,正由Edge.org每年的大问题(The Big Question)编者布洛克曼(John Brockman)推动。后者正做的是去除科学的神秘外衣,用科普让科学技术跑到大街小巷里去。虽然并非斯诺最开始设想的那样,这第三种文化还践行着将科学从殿堂里拽出来,应用到现实世界的任务,硅谷就是一例。
艺术也正需要从人造的殿堂里走出来,它本来是最亲近人的。技术至上的文化截肢我们的感官,艺术则给予人收复其感受力的材料——视听嗅触、空间、发生在心理上的时间旅行。我们已有很多科普,艺术普及却寥寥无几。
所幸,大众和艺术品的对话正通过更多好的艺术内容和展示送达我们面前。尤其是那些敢于以科学概念和前沿技术为己用的当代艺术家,他们正试图用最直观的方式问出一个又一个同我们的当代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
今天问出最切身的问题、让人最为亲切的艺术品会是你在林茨电子艺术节看到的那样——当代艺术向科学、技术和当代生活伸出问候的手。这是另一种今天我们迫切需要的“第三种文化”:艺术和科学的无障碍对话。当代艺术对未来的推测精神,旨在科学赶到之前,让不可能的可见(make the impossible visible)。
为了助益这一对话,请允许「神经现实」审慎的科学研究者(子铭、浩然、汉那)以及一位艺术记者(刀娘)做这文化的转译者。我们将在播客节目「神经漫游」里和听众一起漫游艺术,审视它提出的问题。
第一期,我们着重从三件展品的伦理问题展开,谈到艺术品如何思考技术伦理、艺术是否是诸事的通行证。后续还有分别针对艺术品所需感官进行的讨论,譬如近几年更新的视觉系统的神经基础,听觉信息是怎么让我们作比喻的,及关于时间空间的哲学思考。
事前的提醒是礼貌而有必要的:这不是你经常接触到的那种展览介绍。这会是一番对艺术展的另类解说。
本期纲要
改造的天堂:衣裙
[01:26] 从贺建奎基因编辑说起;脱靶意味什么
[09:35] 为什么没有放一只荧光水母移植狗——衣裙作为媒介
[19:16] 一个脑洞推理:基因改造和其中的权力关系
[24:26] 人为干预动物基因是干预演化
[26:30] 使用基因改造产品的集体无意识、公共教育和舆论监督
[30:05] 生物黑客和技术民主主义 >> 浩然翻译的文章
[42:04] 韦伯“祛魅”
[45:04] (跑题时间)特殊的服装设计能解放伊斯兰妇女吗
[52:20](跑题时间)巴基斯坦少女不再戴面纱
人类x鲨鱼(香水)
[54:40] 介绍展品
[58:35] 费洛蒙/信息素可以增加性吸引力吗
[01:02:00] 中科院一项研究:信息素如何影响异性恋和同性恋看到的对象
[01:06:12] 人拥有感知费洛蒙的器官吗,信息是怎么传递的?
[01:10:00] 公共的视觉 vs 私密的嗅觉
[01:11:50] 为什么叉烧包的气味比图片更亲切:嗅觉,一种原始的感官体验
[01:17:05] 令人恐惧的气味;气味作为范围 buff
[01:29:08] 理解香水需要心智理论,香水的社会性
[01:33:05] 香水作为个人选择:找到自己的味道
[01:38:50] 聚斯金德《香水》
欺骗的艺术(猪心)
[01:40:55] 展品介绍
[01:44:45] 艺术怎么欺骗我们了?
[01:48:36] 用反伦理的方式问伦理问题
[01:53:09] 如何更激进地问伦理问题——用大脑代替猪心
[02:01:55] 心脑之争;复活人脑能否让意识永生
[02:04:00] Edward Chang@UCSF 通过ECoG复原癫痫病人的语言;脑机接口的欺骗性
[02:10:28] 毫无悬念的展品三选一:大家最喜欢的一件展品是______
延伸
- 生物黑客
- 贩卖基因编辑套件 ($159 backterial gene editting kit)
- facebook直播基因治疗(注射N6抗体来治疗自己的艾滋病)
- 贺建奎基因编辑事件的最新进展 https://mp.weixin.qq.com/s/PEIO6r6X2DH4pxu7eWTtFQ
- PET 蛋白质 https://baike.baidu.com/item/PET/9318380:核医学领域比较先进的临床检查影像技术。其大致方法是,将某种物质,一般是生物生命代谢中必须的物质,如:葡萄糖、蛋白质、核酸、脂肪酸,标记上短寿命的放射性核素(如18F,11C等),注入人体后,通过对于该物质在代谢中的聚集,来反映生命代谢活动的情况,从而达到诊断的目的。
- 吸引鲨鱼的费洛蒙 / 信息素 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F%A1%E6%81%AF%E7%B4%A0/94110?fromtitle=%E8%B4%B9%E6%B4%9B%E8%92%99&fromid=11023120#viewPageContent
- 信息素,也称做外激素,指的是由一个个体分泌到体外,被同物种的其他个体通过嗅觉器官(如副嗅球、犁鼻器)察觉,使后者表现出某种行为,情绪,心理或生理机制改变的物质。它具有通讯功能。
- 几乎所有的动物都证明有信息素的存在。是科学界首次证明了性信息素是存在的。用来形容动物利用化学分子传递讯息的沟通方式。在类固醇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期刊上发表其研究成果:发现了可能的人类信息素雄二烯酮与雌四烯醇的存在,并发现人类信息素也具有男女的性别区分,对人类负责性行为与内分泌的下丘脑具有活化作用,自此开启了人类性信息素研究的序幕。
- 一项催产素降低社交障碍的研究:“Oxytocin attenuates amygdala reactivity to fear in generalized social anxiety disorder, facilitate social encouters”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npp2010123
- 吊桥效应 Misattribution of Arousal https://en.wikipedia.org/wiki/Misattribution_of_arousal:吊桥效应是指当一个人提心吊胆地过吊桥的时候,会不由自主地心跳加快。这时候碰巧遇见异性会误以为眼前出现的就是自己生命中的另一半,产生感情。
- 两种具有侵入性的脑科学技术
- PET:正电子放射断层造影术, 不依靠人体自身的反应,将某种代谢物质标记上放射性同位素再注射到人体中,医生从造影中观察这种物质的代谢是否正常,以此来检测一些肿瘤或者神经退行性疾病。虽然适用放射性物质,但是核素量很小很小。
- ECoG:皮层脑电图,电极片放在皮层上探测大脑放电信息,要开颅,并不是广泛的研究工具,一般用在癫痫患者身上
- MRI(磁共振), EEG(脑电图),MEG(脑磁图)则是非侵入性的,基本上是很安全的
- 评猪脑死亡四小时后被复活一事的相关文章 https://mp.weixin.qq.com/s/4FcxN2HBXLo56fL3VInY3Q
本期人物
汉那:UCSD 认知科学本科在读。心灵哲学 / 语言认知 / 科技人文 / 后人类。写字,摄影,嗜咖啡。游荡者。书呆子。野心家。
子铭:香港中文大学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是心理语言学和神经语言学。
浩然:中科院,神经科学/心理学,恐惧,共情,情感与社会,以及想象另一种可能。学术当像鸟,飞向社会的山。
后期:風君
我们强烈推荐你使用泛用型播客客户端收听我们的节目(如 iOS 系统中,苹果自带播客,Pocket Casts, Overcast, Castro, 或安卓系统中的 AntennaPod)因为这是第一时间听到我们的节目并得到每期完整背景资料的最佳方法。搜索「神经漫游」,你也可以在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荔枝 FM,哔哩哔哩和 Spotify 找到我们。